鉆孔程序:鉆孔之前,先要檢驗一下夾具,看其是否已經夾緊。如無問題,先在夾具中間孔內放滿80號金剛砂,再往金剛砂上滴些水后,就可以開鉆。待鉆出灰白漿時,證明已將玻璃磨進一定深度。這時,將灰白漿用水沖去,再放入金剛砂,滴水研磨。如此反復幾次,約20—30分鐘后,就可將3-5毫米厚的玻璃鉆透,孔即告打好。
鉆孔的功用:
①獲取手地下地質實物資料,即從鉆孔取出巖心、礦心、巖屑或液、氣態樣品,必要時從孔壁補取側壁巖樣礦樣;
②作為地球物理測井的通道,獲取巖礦層各種地球物理信息;
③作為人工通道觀測地下水層水文地質動態;
④有的鉆孔可探采結合,開采地下水、地熱、油氣等。
如何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孔的位置超差現象,是控制鉆孔時孔的質量關鍵。在鉆孔操作時,除了劃線正確之外,鉆正底孔、及時準確糾偏、修銼底孔的位置,是保證孔的位置精度的基礎。
⒈劃線
由于開始鉆孔時的位置精度基本上取決于樣沖眼的位置,這樣就把動態控制孔的位置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樣沖眼位置的沖制精度上來??紤]到打樣沖眼在控制孔的位置精度時所起的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
①選取刀頭鋒利的高度尺,以便在加工表面上劃出孔中心線的溝痕較深,利用樣沖移動時孔中心線溝痕對它的阻力作用,來確定樣沖眼打制的正確位置。
②為了減少目測孔中心與理想位置的尺寸偏差,應劃出各尺寸孔的控制圓或控制方框(由于劃線精度的原因,建議采用劃控制方框的方法),并在鉆削過程中目測的同時,利用卡尺測量的方法,保證其位置精度。③由于把修銼、鉆擴底孔進行糾偏方式轉移到樣沖眼位置偏差的糾正上來,可更有效地減少擴孔糾偏底孔的位置的次數,縮短操作加工時間,所以,打完樣沖眼后要仔細檢查其位置精度并作必要的糾偏。
底孔的位置經檢測確定位置正確,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擴孔過程中孔的位置產生新的位置偏差。首先擴孔所用的鉆頭頂角要小,以減小鉆削時的徑向偏心力及振動,增大自動定心的作用和效果。然后用手轉動鉆夾頭,并移動平口鉗或轉動臺鉆的工作臺,使鉆頭的兩主切削刃同時與原底孔的鉆頭進入端端口孔壁接觸后,再開動鉆床進行鉆孔,這樣操作基本上能保證原底孔的位置不變。